图片
走进一家茶叶店,你会发现普洱茶大多357克一饼,而白茶,却常常是300克一饼,这有啥说法?为什么它偏偏是这个克数,而不是别的?
你可能听说过“七子饼茶”,也叫圆茶。它呀,就是把茶叶加工成圆饼状,然后将7块饼茶打包成一筒,所以才有了“七子饼茶”这个名字。
图片
至于它具体是什么时候在云南出现的,现在还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,但根据《普洱府仓》的记录,早在清朝雍正年间,思茅、普洱、六大茶山一带就已经开始加工七子饼茶了(是普洱茶的一种叫法)。
那这个357克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?这就要追溯到古代了。
古代的计量与交易:
在古代边境贸易中,为了避免度量衡上的纠纷,国家就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,主要是为了方便统计、征税和交易。
当时,圆茶(也就是七子饼)的每块饼是7两重,而7块饼就是一筒。你可能知道,古时候一斤是16两,所以7两换算下来大约是0.4375斤。
一筒 = 7圆 × 0.4375斤/圆 ≈ 3.06斤
一引 = 32筒 × 3.06斤/筒 ≈ 100斤
你看,这样算下来,一引大概就是100斤,便于大规模的运输和交易。
图片
建国后的标准化:
到了建国后,七子饼的重量被重新确定为357克,沿用至今。我们现在一斤是500克,那么这样计算就更方便了:
一筒 = 7片 × 357克/片 ≈ 2.5公斤
一件 = 12筒 × 2.499公斤/筒 ≈ 30公斤
这样一来,无论是每筒还是每件的重量都更接近整数,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变得规整,大大方便了普洱茶生产厂家的销售和管理。
所以,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就是这样一步步确定下来的。是不是很有趣?
图片
普洱茶的常见包装单位
筒:
传统的普洱饼茶规格单位,通常是一筒七饼茶,净重2.5千克。
不过,2000年以后,很多厂家也开始生产125克、150克、250克、400克等不同重量的饼,一筒的重量和饼数也就不再那么严格了。
饼:
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为了出口方便,将每件30公斤的普洱紧压饼茶,按照国际惯例包装成一打12筒,每筒7饼。
这样一来,就是84饼共30公斤,平均下来每饼大约就是357克。这个规格一直沿用到2000年私人厂家开始大量生产才有所改变。
件:
传统的普洱饼茶规格单位,也叫“支”。通常是一件十二筒,一筒七饼,所以一件就是八十四饼,整件净重30千克。
不过,近几年普洱茶饼的重量和包装越来越多样化,整件的重量也跟着变了。
所以,现在大家沟通时,也逐渐不怎么用传统的“件”为单位了,更多的是说饼、筒或者公斤。
图片
说完了普洱茶的357克,我们再来看看白茶的300克。
相比普洱茶的复杂历史背景和明确的计量演变,白茶的300克则更多是市场导向和生产习惯的产物。
方便消费者和流通: 300克这个重量,对于消费者来说,既不像100克那样太少,喝几次就没了;
也不像357克那么“零碎”,300克是一个非常整齐的数字,方便计算价格,也方便日常冲泡和携带。
对于商家来说,无论是包装、运输还是销售,300克都相对更容易标准化和管理。
其次,白茶讲究“一年茶、三年药、七年宝”,很多人喜欢收藏白茶。
300克一饼的规格,既能满足日常饮用需求,也方便茶友们进行小批量储存,观察其转化过程。
它不像普洱茶有那么强的“件”的概念,白茶的收藏更多是单饼或少量筒装。
最后随着白茶市场的兴起,各个品牌在制定产品规格时,也倾向于选择一个普遍被接受且具有辨识度的重量。
300克逐渐成为了一种行业内比较普遍的“约定俗成”,虽然没有强制性的历史规定,但它的实用性和市场接受度让它成为了主流。
图片
当然,现在市面上也有100克、200克、甚至500克一饼的白茶,这都是厂家根据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做出的调整。
现在你明白了吗?
无论是普洱茶的357克,还是白茶的300克,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,都蕴含着各自独特的历史、文化、商业逻辑和市场考量。
它们不仅仅是重量的标识,更是茶文化发展变迁的缩影。
m
若你喜欢,点个 ♥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长富资本-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-配资机构网-靠谱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