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9日至23日,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成功举办。这是我国赛事规格最高、竞赛项目最多、参赛规模最大、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,汇聚了全国技能精英同台竞技。在大赛执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,1500名来自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、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、郑州西亚斯学院、郑州工业技师学院和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大学生,经过系统选拔与全面培训,组成了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青年志愿者队伍,承担赛事协助、嘉宾接待、观众服务、媒体支持、展示交流与后勤保障等6大类别28项志愿服务,以实际行动诠释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展现了郑州青年良好的时代风貌和责任担当。
·
Part 01
寒风中的双向温暖
开幕式当天郑州气温较低,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陈雅雪值守的岗位恰处于风口。记者见她长时间在风中站立,多次劝她至避风处稍作休息,但她始终婉拒,坚持不离岗位。为保障大赛论坛和媒体采访工作顺利进行,陈雅雪因坚守岗位错过了用餐时间,被细心的新华网记者留意到,悄悄为她送来餐食,令她倍感温暖。当大赛执委会领导前来指导工作时,新华网记者向领导当面表扬陈雅雪:“这姑娘昨天在寒风里值守了一整天,怎么劝都不肯离开,一直兢兢业业的,她这份认真,其实也是咱们所有志愿者的样子。”陈雅雪听闻后既紧张又感动,激动的说:“能为大赛贡献力量是我们青年志愿者的光荣!”这段经历,让陈雅雪深切感受到,志愿服务的温暖是双向流动的,她以坚守诠释对职责的敬畏,而来自他人的关怀与认可,则让这份付出闪耀出更明亮的光芒。
展开剩余77%Part 02
接机口的善意
在新郑机场接机口,一位从拉萨前来参赛的选手因普通话不熟练,几次沟通失败后,正茫然无措。来自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宋林涛、侯森主动上前,亮明青年志愿者身份。他们借助手机翻译工具耐心沟通,又得知这位选手因行程匆忙,已整整一天未就餐。青年志愿者韩道童当即递上自己的盒饭,说道:“先吃饭,其他事情交给我们!”让这位来自西藏的选手眼眶微微发红。青年志愿者随后帮他联系好接送车辆,反复核对车牌号码与目的地信息,确保能够顺利抵达住处。善意往往藏在细节里,志愿者们用行动跨越了语言隔阂。
Part 03
小小雨伞袋的温度
来自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负责选手村餐饮服务,每日清晨五点多便整装出发。他们在入口处收取餐券、为代表团拉开门帘并致以问候。开幕式前连续下雨,青年志愿者们主动为每位选手的雨伞套上雨伞袋,防止雨水滴落造成地滑,保障选手安全。“谢谢你,谢谢你姑娘!”一句真诚的致谢,让青年志愿者诸葛雨烁感受到浓浓的暖意。那一刻,她们更加坚信,志愿服务不仅是履行职责,更是传递温暖与尊重。
Part 04
点亮技艺的星光
在带领郑州技师学院学生参观大赛数控铣区时,来自郑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李悦潇留意到,参观学生小周紧锁眉头,目光久久停留在屏幕上。经了解,小周在校学习期间因铣削路径频繁出错、反复返工而陷入困惑。随后,李悦潇主动邀请讲解员前来讲解,并示意小周观察屏幕上参赛选手的操作动作。片刻后,小周忽然睁大了眼睛,镜片后的目光恍若被星光点亮,脸上绽放出豁然开朗的笑容。那一刻,李悦潇真切地感受到,志愿服务不只是引导与陪伴,更是以一点微光,照亮他人前行的方向。
Part 05
凌晨的坚守
当开幕式璀璨的灯光渐次熄灭,37名青年志愿者却仍未停歇,他们负责引导35个代表团登车返回酒店。尽管时至深夜,他们始终坚守岗位,毫无懈怠,直至凌晨十二点多,所有代表团顺利返程,他们才默默结束工作。闭幕式当天,600余名青年志愿者继续奋战一线,为约8000名参与者和240余辆车提供引导与保障服务,直到凌晨两点多,最后一批志愿者才回到学校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周旭珂说道:“未来的某一天,当我回望这段志愿服务经历,一定会格外怀念这个夜晚——因为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,更收获了无比珍贵的情谊与温暖。”他们的坚守,是这场盛会最温暖动人的注脚,用奉献诠释了青春的担当。
志愿服务不只是一次付出,更是一场收获成长、照亮自我的旅程。通过参与此次全国性高规格赛事志愿服务,青年志愿者们不仅显著提升了沟通协调、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综合能力,也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切的体悟。
供稿 | 刘奇隆 审核 | 马庆华
发布于:北京市长富资本-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-配资机构网-靠谱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